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和金融时报社共同主办的“2014首届民营银行论坛”将于6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主题:市场决定与试办民营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泛亚金融合作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光溪、德宏州副州长丁志如、州金融办杨立刚、刘云、和泛亚边贸银行(筹)大股东红石丰铬集团董事长沈峰、副董事长刘春玲、股东杨梅青、戴永莉、陈小强等参加了本次中国民营银行论坛。 来自天津、云南、广西、四川、新疆、贵州、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等省、市金融办负责人,以及各地优秀民营企业代表100多人出席了论谈。
根据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分工安排,“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民间资本新设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已列为2014年改革重点工作。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目的是激发民间资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自愿提出的民营银行设立意向性申请中,根据发起主体资质及方案的成熟度、前期准备情况等,经过综合筛选,国务院最近确定了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
2013年以来国务院和有关金融管理部门推出的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措施可以统称为“金融新政”。金融新政的核心是市场化,而市场化的关键是民营化。从民营资本的角度来看,其中以允许设立民营银行为重大突破。这充分表明决策者不失时机地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攻克金融体制机制上的顽症痼疾、突破银行利益固化藩篱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首届中国民营银行论坛将以严肃的态度围绕“市场决定与民营银行”、“金融市场化改革与试办民营银行”和“努力探索设立中国特色的民营银行”等主题,就民营银行的创新与监管、存款保险制度、生前遗嘱与有限牌照、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民营银行的发起人资格、自担剩余风险的制度安排、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特定战略、治理模式与经营管理模式、民营银行的国际经验等话题进行充分讨论和对话,辨清事实,形成共识,以推动民营银行的试点工作,促进和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
“金融服务的阳光一定要普照田间地头,金融改革的雨露一定要挥洒城乡。金融业是竞争性的行业,不是排他性的行业,一定要设立跟中小微等草根企业门当户对的小微金融组织。”刘光溪提出,金融改革首先需要转变对民间社会资本的态度,金融改革需要小型化、民营化、普惠化和草根化,这种改革产生的巨大力量,足以支撑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